鼎耀粉絲們 週末早上好,
今天來與各位聊聊,Apple如何激發群眾的品牌信仰? 不過在這之前,我們先來回想看看,當我們在設計一個產品時,我們的目的是什麼? 2019年的蘋果發表會,各位還記得一開頭影片中、及Tim Cook上台開頭講的那句話嗎? 「Give people wonderful tools and they'll do wonderful things」 給人們提供出色的工具,他們會做得很棒。 為什麼開頭要講這句話?為什麼I Phone的發表要擺在最後?中間的時間裡又講了些什麼? 這裡我們再回到「信仰」,依據創意散播法則,每當新商品出來,大約只有13.6%是早期的使用者,重點來了,這13.6%的早期使用者可能是被業務說服,又或者喜歡嘗鮮,那如何突後面的86.4%還在觀望、不喜歡改變、又或者不願意改變的客戶呢?這邊就回到一開始所說的,當我們在設計一個產品時,我們的目的是什麼?所以Apple在一開頭就說了,我們的目的是「Give people wonderful tools and they'll do wonderful things」,而不是在開頭說我們的產品有多好,接這再說我們如何達成讓人們去創造更多可能,最後才說我們的產品很棒,如此Apple的銷售對象是不是就很明顯了,「我使用出色的產品,讓我激發出更多的可能」,這就會吸引一群跟我有同樣期待的人,且相信我們企業是真正的在往目的前進、及發展的一群人來購買,最後這就成了品牌信仰。 大家可以去找其他品牌市占率低的手機發表會,跟市占率高的手機發表會來比較,就會發現有些手機發表會把規格功能寫的密密麻麻,跑分多高,但缺乏品牌信仰,最後只能在低價中求生存,甚至被併購。 但往往在設計產品或銷售產品時,都會先想或先講,怎麼做及要做什麼,我怎麼去開發這個產品?我這個產品可以做些什麼事?或是多數銷售人員總是說,這是我們最新的產品,他的功能很多特色很多,要不要買些回去用看看? 相信各位也發現了,跟Apple銷售的手法正好相反,所以在產品開發時,目的不能設定要為公司賺錢,因為這是當然的,也不能為開發而開發,但我們必須去思考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?這產品可以幫助人們哪些事?這才能算是目的、才能吸引跟我們有同樣願景的客戶、最後才能創造出品牌信仰。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,祝大家周末愉快,如果喜歡記得按讚及分享,獲得更多精彩內容。
0 評論
|